分区域来看,占据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近4成的东部地区,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跌势更甚。5月份,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销售额同比下降32%,跌幅均高于当月全国平均水平。
“当前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仍面临降温的压力。但也需要看到,5月份单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已经出现了环比拉升。这也说明在稳经济的大盘下,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。”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称,当前,房地产供给端继仍需要更大力度、更精准的纾困政策,以带动开发投资指标走出下行的泥潭。
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,5月单月,销售数据环比止跌回升情况已好于市场预期。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相比4月份增长了28%的水平,说明楼市成交已迎来复苏。随着信贷等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显效,预计市场将加快修复。
到了2019年,配资方法,银行推出了更高的存款利率,可以说是将存款利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,即大于5%的存单。然而,这种趋势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。到2020年,安全配资平台,银行的存款利率将再次开始下降,不会出现大额存单。所以2019年存款的人很幸运,存同样多的钱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。市场就是这么变幻莫测,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方向。而短期销售不畅让房企现金流继续承压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~5月份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60404亿元,同比下降28%。虽然单月数据较4月份有所回升,但累计降幅仍继续扩大。其中,占比次高的“定金及预收款”跌幅最大,为37%。
这与市场机构的住房成交数据较为一致。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,2022年1~5月,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规模居历史同期较低位,同比下降超四成。5月,在部分地区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,市场活跃度恢复不及预期,高基数下重点城市5月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超五成,环比小幅增加约6%。
“二季度全国销售面积增速预计为-23%;在市场进一步‘以价换量’的背景下,销售均价增速预计为-2%。”
央行信贷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居民中长期贷款单月新增额同比持续下滑,其中2月和4月甚至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。进入5月份,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,虽然较4月份有所好转,但仍同比少增3379亿元。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15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亦表示,从近期的调研情况看,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。“我们知道房地产的产业链比较长,对相关行业的拉动比较大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趋稳,相信下半年对经济稳定的作用会逐步显现。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,还是要坚持房住不炒,还是要坚持满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。”
多名分析人士表示,当前住房销售市场疲弱的背后,是市场预期迟迟未见明显修复。受交付不确定、房价持续下跌、收入增长预期下调等因素影响,购房者信心持续低迷。
在宽松性政策频出的5月份,房地产市场销售和投资均出现了止跌迹象,但距离预期修复仍有距离。
但政策利好尚未充分传导到市场端,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,二季度前两月,全国销售面积和金额的同比累计降幅持续扩大。
房地产投资的改善相较销售有一定滞后性。一般来说,在销售回暖后一个季度左右,房地产投资增速才会开始回升。在销售不景气、房企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,房企土地开发投资、新开工的意愿持续低迷。
与此5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跌幅依然大于销售面积跌幅,房价仍有下行压力。
从环比来看,5月单月全国商品房共计销售10970万平方米和10548亿元,销售面积和金额高于上月,但均仍低3月份。4月份,受经济周期和热点地区疫情防控对住房消费的影响,当月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下滑到1亿平方米以下,这是近5年来,在不考虑一二月的情况下,单月最差的销售表现。5月份,销售金额环比上月增加超2成。
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2022年1~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显示,期间商品房销售面积50738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6%;其中,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%。商品房销售额48337亿元,下降35%;其中,住宅销售额下降35%。
从全行业开发投资规模来看,1~5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-0%,这是继上月后,同比累计增速再次出现负增长情况。当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60,连续5个月跌破荣枯线,且较4月份继续下探。
和去年同期的销售面积和金额相比,5月份销售同比也继续呈下滑状态,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。
进入二季度,宏观与行业政策对纾困楼市的信号更加明确,各地因城施策的力度和节奏也明显加快。从频率上看,据机构统计,4月已有超70城出台调控政策111次,5月已有超80城出台调控143次,频率远高于第一季度,且内容多涉及“四限”。在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“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”被再次提及。
像一些配资方法和股票配资门户等配资资讯网站,会提供一些相关配资查询服务和配资交易服务,配资可以合理利用相关配资资讯来制定合理相关计划,提前做好交易的准备,把握机会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天眼观点